![]() 日志正文
|
||
湛河治理变化的“三个一”
湛河,自西向东贯穿市区,干流全长38.9公里,总流域面积247平方公里。其发源于今新城区滍阳镇马跑泉村旁的低丘坡麓,因河水清澈湛蓝而得名,白龟湖有水注入,在叶县境内炼石店村注入沙河,属沙河支流,是一条以防洪为 主,兼具排涝、灌溉和改善城市环境等多种功能的中型河道。在鹰城60年的发展历程中,湛河饱经岁月的砥砺,深受工业的影响,有过环境污染的阵痛,但鹰城人民从未放弃过她。历史上我市曾多次对湛河进行过整治。1957年和1958年,市委、市政府先后对湛河自市区至马旗营河段和下游大高庄至门楼张河段进行加深扩宽治理,不过未能改变湛河洼段遇大雨洪水漫溢的状况。1982年,我市对湛河光明路桥至大营桥5.86公里长的河段进行开挖,疏浚河道,整修堤坡。2013年6月,市委、市政府再次向湛河污染宣战,提出实现“河通、水净、岸美、生态”的总体治理效果,同年10月1日,市湛河治理工作指挥部正式揭牌成立……如今,多次治理之后,古老的湛河终于迎来了可喜的面貌。(详见7月20日《平顶山晚报》A8、A9版)
为政在得人心,做事在利于民。湛河治理,排水治污,就是一项德政工程、利民工程。历经风雨60年,湛河进行过三次大的治理,可谓是久久为功,面貌大变,基本实现了“河通、水净、岸美、生态”的目标。变化来之不易,既倾注了历任领导班子的心血操劳,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得益于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奉献。要说湛河治理的变化何在?我看就体现在于“三个一”上: 一项优美的河治理工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湛河横贯市区东西,绵延近40公里,既是城市的生机和“命脉”,又是近百万市民的生存、生活不可或缺的“水”环境。经过三次大的治理改造,无论是河堤、河道、绿化,还是道路、桥梁、栏杆,包括沿途的景致景观,都有了明显改进,的确是焕然一新,蔚为大观。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来者,都说这是一项优美的治理工程、为民造福的德政工程。 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城市是市民生存生活的空间和“硬环境”,河道则是城市和市民的“生命线”、“软环境”。畅通的河道,洁净的河水,绿化美化的堤岸,整洁的道路,以及沿途的人文景观,自然就是湛河治理的重中之重,也是市民的希冀。经过治理和打造,这些功能和要求已经达到,正在显现出她的独特魅力。如果说文明卫生城市的创建是一道风景线的话,那么湛河治理正在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流动风景线。 一个锻炼休闲的好去处。客观上说,鹰城是一座新型的煤炭工业城市,基础建设功能还不太完善,尤其缺乏相应的休闲、锻炼、娱乐和养生的空间和场所。湛河的治理,特别河道两岸的精美打造和装饰,人文景观的点缀,更多地为市民和游人锻炼、休闲、游玩、垂钓和娱乐的好去处、好场所。现在,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平常时间的早中晚,河的两岸可谓是人流如织,锻炼休闲、娱乐游玩、垂钓溜弯的人群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阅读(?)评论(0)
上一篇: 老旧小区改造要力求环境与文明共生共长
下一篇:“三个着眼”建言献策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